褥瘡的照護該怎麼做呢? 請看本文的說明。
什麼是褥瘡:
褥瘡又稱壓瘡,指皮膚及其下方軟組織長時間接受外力壓迫或摩擦,因而血管受阻、血流減少,以致受壓部位不能獲得足夠的氧氣與營養,皮膚組織發紅、發熱,若短期內未能改善皮膚壓迫,最終皮膚組織壞死、潰瘍的情形。
人體組織在超過70mmHg的壓力下持續二個小時以上,就會發生不可逆的組織變化,是壓瘡的主因。如果您有量血壓的習慣,可以理解為當外力高過正常血壓,就有可能使血流受阻,長時間下來就會產生褥瘡。
好發族群:
營養不良瘦弱患者、糖尿病患者、大小便失禁者、行動不便嚴重失能者(長期臥床、長期依賴輪椅)
容易產生褥瘡的位置:
骨頭突出處如枕骨、肩胛骨、手肘、下背尾椎骨、股骨座骨、膝蓋內側、腳後跟等等……。
褥瘡分級:
第一級 | 皮膚表層無破損,但有明顯長時間的發紅,相較周圍皮膚有較熱、硬、痛、癢單項以上變化 |
第二級 | 表皮破損且傷口進入到真皮層,出現水泡、透明滲出液,呈紅色,會感到疼痛 |
第三級 | 傷口深入到脂肪組織,有膿液,可能有異味、組織壞死呈深坑黑痂,傷口底層不痛 |
第四級 | 傷口蔓延至肌肉組織,可侵襲到韌帶或骨頭,呈深坑黑痂,傷口底層不痛 |
褥瘡的照護:
- 為保持血流暢通,增加更換姿勢的頻率、至少兩小時翻身一次,按摩,可使用軟墊或枕頭協助擺位,減少皮膚受壓。
- 長時間坐姿、臥床建議使用減壓輔具加強照護。
- 表皮破損需要使用生理食鹽水清潔傷口、保持患部乾淨、並以紗布、不沾黏紗布或人工皮覆蓋避免摩擦
- 若傷口滲出液較多,清潔後可以進階使用泡綿敷料、含銀海藻敷料等等,幫助吸收多餘滲出液。
- 有傷口、紅、腫、熱、痛等發炎現象發生都建議儘速就醫,並學習正確的褥瘡的照護方式,視醫囑使用清創凝膠讓傷口濕潤修復、或口服抗生素避免感染。
常見錯誤對褥瘡的照護:
- 如果有傷口,傷口處切勿碰觸生水,如有需要就以生理食鹽水洗淨。
- 以生理食鹽水清潔傷口後若有使用優碘消毒傷口,必須再以食鹽水拭淨優碘,因殘留的優碘會抑制組織生長。
- 傷口滲出液多時有吸收之必要,但切勿使用吹風機或是高溫日曬來乾燥傷口,反而會阻礙細胞再生,以敷料保持適度的濕潤為佳。
降低褥瘡的發生
1.輔具使用:降低皮膚壓力、摩擦、溫度、濕度,可有效減少皮膚細胞缺氧壞死
以下舉例
- 醫療級床墊:平均分散壓力、包覆突出骨骼部位,使用氣墊床、脂肪墊、凝膠床墊等。
- 高背可躺式輪椅:減低坐時臀部受壓
- 醫療級減壓座墊:減低坐時臀部骨骼受壓、包覆突出骨骼部位
- 氣囊座墊、充氣浮動座墊、凝膠座墊等減壓座墊
2.營養均衡:多補充魚、豆、蛋類等富含蛋白質及維他命的食物,幫助傷口癒合對於營養吸收較差的長者,可選擇市售含優質蛋白質、小分子胺基酸等產品,提升營養質量。維他命A、維他命B、維他命C、維他命E與鋅,等等都有助於傷口的復原。
3.皮膚保護:
注意皮膚清潔、避免皮膚過度乾燥可使用乳液保濕。臥床者需勤換中單、衣物、尿布,保持透氣。平時應多注意身體變化,切勿忽視初期局部壓紅、破皮等狀況,並及早詢問醫護人員。
參考資料:
推薦文章:
物理治療實驗室現在屁股不開花,全靠當年有了它:壓瘡與輪椅坐墊